1.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3
2. 《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大数据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1
3. 《“战疫”应急语言服务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
4.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报告》
主编:王立非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报告》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立项成果,课题组在首席专家王立非教授带领下,历时三年完成。
项目成果面向重大国家战略和需求,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等。
语言服务产业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新型现代服务业态,是以翻译为基础的产业延伸形态,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循环”和对外融通发展的“外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语言服务行业提供专业化语言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召开、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项目和重要事件为京津冀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极大地推动了语言服务需求。
语言服务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浙江省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长三角区域国际会展和赛事不断增多、城市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促使该地区语言服务产业不断升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珠海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深岗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和语言服务市场需求。语言服务成为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大湾区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增长、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本报告首次创建语言服务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服务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到以下6大发现:
(一)语言服务产业环境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长三角产业环境领先,大湾区其次,京津冀受限最多。长三角GDP和对外贸易投资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区域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好。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快,居民收入增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但需要不断改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二)语言服务行业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竞争力最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语言服务报价竞争力强;其次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三区的语言服务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业态分布多元化。服务语种以英语为主,“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需求激增。
(三)语言服务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京津冀基础设施条件和水平最好,语言资源库与开放式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其次为长三角和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更加注重语言服务规划管理和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总体看,三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多种类型的语言资源数据库,多种开放式翻译服务平台能提供优质语言服务。
(四)语言技术服务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长三角在三区中领先,跨国公司本地化技术服务能力强。京津冀以北京为代表,机器翻译技术和语言智能技术领先,信息科技企业和翻译公司的机器翻译管理系统数量和技术领先,但天津和河北差距较大。大湾区除深圳和港澳外,其它城市仍需不断加强语言技术服务能力。
(五)语言服务企业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长三角领先于京津冀和大湾区,其中以上海发展势头最为强劲。京津冀地区一批语言服务企业总部集聚北京,研发和市场能力强。三个区域的语言服务企业规模总体以民营小微企业为主。大湾区语言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市场规模和产值不断增长。
(六)语言服务人才竞争力指数分析显示,京津冀人才优势在三区中领先,京津冀地区高校开办的外语专业数量和语种数量最多;其次为长三角,外语类人才需求量最大;大湾区人才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大区域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旺盛,以专业服务、教育类、互联网类、贸易类岗位为主。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人才待遇差距较大。
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本报告提出六点建议,第一,加强语言服务产业聚集区建设,采取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手段促进语言服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加强语言服务行业战略规划,将语言服务战略规划纳入国家“十四五”计划以及更长远的国家战略规划中。第三,加强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语言服务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四,大力发展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翻译和数字语言服务技术,提升语言服务技术能力。第五,提升语言服务企业竞争力,从语言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以及员工资质方面不断优化。第六,加强语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语言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前景,将赋能三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三区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大数据报告》
主编:王立非
本报告是国内首部冬奥会语言服务调查报告,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发布。报告由王立非教授负责总体构思和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编写。本报告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7 年发布的“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为依据,采用大数据方法,通过对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的公开大数据抓取和挖掘,聚焦语言技术集成及服务、语言翻译和培训服务、语言服务环境建设、语言文化展示体验服务、应急语言服务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和详实地提供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的相关数据,客观反映和评价冬奥会语言服务工作情况,并提出语言服务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本报告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我国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战疫”应急语言服务报告》
主编:王立非
本报告由王立非教授主编,内容主要包括概要、引言、全球疫情发展回放、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状、新冠疫情对语言服务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语言类院校“战疫”应急语言服务纪实报告、语言企业“战疫”应急语言服务纪实报告、结语与建议共八个部分。
其中,概要部分对本报告内容做简要概述。引言部分介绍报告编写的背景和目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等。全球疫情发展回放主要回顾了2019 年12 月新冠肺炎暴发至2020 年5 月8 日期间全球疫情发展的重要事件,内容主要来自互联网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和各大主流媒体的官方报道。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状对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应急语言服务术语称名规范与翻译调查报告对术语使用规范和统一性展开调查,并提出术语翻译建议。语言类院校“战疫”应急语言服务纪实报告选取北京语言大学等10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类院校师生有关“抗疫”语言服务的典型事迹进行介绍。语言服务企业“战疫”应急语言服务纪实报告主要选取企业规模较大且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突出企业语言科技“战疫”的典型事迹。结语与建议部分做出总结,从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的基础设施完善、应急语言服务规划、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应急语言学科发展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
主编:王立非
由王立非、 崔启亮和蒙永业老师领导的团队历时将近一年编著了«中国企业 “走出去” 语言服务蓝皮书》。该报告采用全球11份语言服务行业报告及全球各类经济贸易和投资权威报告,运用统计综合分析,编制出语言服务战略分析报告,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语言服务需求调研结果相互印证和支撑,形成完整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